您的位置::晋达五金网 >> 最新文章

大长三角渐行渐近0珲春

时间:2022年07月26日

大长三角渐行渐近

近日,一条关于长三角“扩容”的消息,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。消息称,正在编制的长三角城镇群规划,将温州、盐城、连云港、芜湖、马鞍山、合肥、铜陵7市纳入其中,长三角“扩容”迈出实质性一步。

然而,就在去年底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上,有关方面还言之凿凿“长三角暂不扩容”,为何突生变数?扩容将对长三角区域经济格局产生什么影响?这是否意味着“大长三角”时代来临了?

此“扩”非彼“扩”

看似突如其来,其实此“扩容”非彼“扩容”。

长三角城镇群规划专家组成员、伦敦经济学院区域规划学博士沈玉芳,是此次“扩容”消息的最初发布者。昨天,当记者拨通沈玉芳电话时,他正忙于长三角城镇群规划的结题。他说,规划之所以将长三角从16个城市扩展为23个城市,主要出于三方面考虑:一是历史渊源和发展的实际情况,二是区内联系的紧密性和地理的完整性,三是共同利益与存在问题的相对一致性。“这将在苏北和皖东制造两个核心增长极,从而在总体上改变苏北、安徽‘塌陷’的经济格局。”

在采访中,沈玉芳反复强调着一句话:“课题是由国家建设部牵头的。”

事实上,这正是长三角从“暂不扩容”到“突然扩容”的关键所在。“暂不扩容”指的是长三角“十一五”区域规划,由国家发改委牵头。早在2004年11月10日,长三角区域规划就开始启动,在当天召开的座谈会上,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江说,在“十一五”规划中,区域规划的编制将放在重要位置,而长三角和京津冀的区域规划工作,将先期启动。当时,规划对于长三角的范围界定就遵循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“15+1”的模式,即长三角15城市加上新吸纳的台州。参与编制规划的有关专家透露,长三角区域规划已基本结束,将于今年内公之于众。

对于两大规划的区别,沈玉芳说,发改委牵头的区域规划着眼宏观,建设部牵头的城镇群规划相对微观。据悉,长三角“十一五”规划,涉及到综合交通网的建设与发展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、布局规划、创新能力、国际竞争力等7个方面9个专项,而长三角城镇群规划则侧重解决人口、产业与城镇发展的协同关系,以及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。“长三角城镇群规划是对产业结构整体升级与城镇组织模式的协同,以及区域重大基础设施进行的实体性和前瞻性的规划。”沈玉芳如是说。

应淡化“名分”

扩容背后,正是诸多城市对于长三角“户口”的热逐。沈玉芳说,自从长三角城镇群规划的消息发出后,涉及的几个安徽城市都打电话来询问详情,言语中颇为兴奋。

毕竟,这是不少城市孜孜以求的目标。在去年召开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之前,江苏的盐城、淮安、徐州、连云港,浙江的金华、衢州,安徽的合肥、马鞍山、滁州、芜湖等10个城市,都递交了入会“申请”,希望能在长三角拥有一席之地。淮安市一位市领导甚至还在会上真情告白:“如果你们愿意,请让我们靠近!”

热情背后,是经济驱动。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长乐说:“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中心区域之一,加入后可以分享到群体增长的要素资源和经济机会。”

但是,“可以分享”不等于“一定能分享”。专家指出,城市应淡化“名分”思想,找准定位,优势互补,通过实实在在的经济联系融入长三角。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认为,行政区划必须界定得很清楚,但经济区域却不必如此,因为区域的概念既是动态的,也是开放的,它的规模是由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,以及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来确定的。譬如,被纳入长三角城镇群规划的马鞍山,虽然一直企求长三角名分而不得,但它在事实上已经成为南京经济圈,乃至长三角城市群的一个组成部分:马鞍山与南京实现了交通一卡通,马鞍山人习惯坐着大巴到南京新街口购物,长三角不少项目都转移到了马鞍山……

有关专家表示,城市群是三小时紧密经济活动圈,随着长三角交通的日益快捷和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增强,其“面积”会自然而然地扩张到苏北、浙南,乃至安徽、江西等地,“即使一时没有名分,但终究会实至名归。”

长三角正“长大”

现实也是如此,长三角正在悄然长大,走向“大长三角”。

日前正式启动的“2006长三角青年论坛”,就是一个明证。长三角青年论坛创办于2003年,最早由江苏、浙江、上海三省市团委、青联共同发起创办,旨在引导广大青年投身并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。之后,随着江西、安徽两省的相继加入,迄今已经发展成为“长三角(3+2)青年论坛”,超出了原先长三角的范围。

而毗邻长三角的安徽,更是将“东向发展,融入长三角”作为一大战略举措:建设中的合宁铁路,是华东地区第一条高等级客运专线,2007年底建成后,从合肥出发,1小时可到南京,3小时能到上海;安徽目前有7条高速公路通往长三角,到2010年将增加到12条,成为长三角产业、资金、技术流入安徽的快速通道;合肥海关也正式加入“长三角”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……

南京大学长三角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志彪说:“种种迹象显示,‘大长三角’正呼之欲出。”

上一篇:中煤集团“十一五”规划2007年煤炭产量超亿吨下一篇:周小川称2至3年中国有望实现预期贸易基本平衡

进浙施工备案

济南企业名录

石墨价格多少钱一吨

甘肃救护车病人接送

网红馆设计

友情链接